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是一所以从事辐射加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为主体的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原子核物理研究所。后因国家需要,东三省同学科专业研究所合组,于1962年合组后更名为东北技术物理研究所。1973年,正式易名为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
建所50多年来,研究所一直处于黑龙江省核技术应用前沿,形成了“辐射化学、核物位监控、 核过程控制 、核仪表检定、辐射灭菌、辐射改性、放射性环境检测、核元素分析、辐射剂量、放射化学”等专业学科。“核技术及应用(辐射化学与技术)”、“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被列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是黑龙江省唯一以同位素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为主体的综合性科研单位,荣任国家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常任理事单位、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哈尔滨市辐射技术应用协会理事长单位。
所部地处与京哈公路相连的学府路科研街26号,占地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拥有钴-60辐照装置2座,高频高压加速器装置1台,以及各种先进的科学实验仪器设备。黑龙江省同位素应用中试基地、黑龙江省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科学院同位素应用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科学院核电子学与过程控制重点实验室均设在本所;下辖钴-60辐照中心、加速器应用研究中心;辐射化学研究室,同位素仪表研究室,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室,加速器应用研究室,核探测技术及核电子学研究室,同位素材料分析研究室,辐射剂量研究室,核化学及交叉科学研究室;拥有黑龙江省电离辐射仪器鉴定站和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中心(乙级资质);建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由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院级首席专家、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生及硕士等高、中、初三级共计80余名科研人员构成了研究所梯队式科研队伍。
研究所始终追寻国家核事业发展的方向,从建所初期为“两弹”实验提供配套科学研究,到现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应用于原子弹试爆现场的《放射性污染测试辐射当量仪》,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全国首届辐射化学研讨会重点交流项目《辐射法制备高分子材料探索实验》,开创了我国辐射化学事业的先河。七十年代至今,共承担完成国内外科技项目400余项,荣获国家、省部委、院各级奖励70余项,国家各类专利34项。其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农业、环保、医疗、国际合作等领域,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可物化的科技成果,为省市区域经济发展做好了科技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可向需求市场转让的高新技术产品及技术服务主要有:适用于恶劣工况下物位连续无人检测的核物位检测仪表;实现连续定量在线无人监控的核物料监控仪表;广泛应用输油水管道的电子束辐射热收缩管套产品;广泛应用于油田、金矿、煤矿、农业、环保等领域的辐射高分子新材料;列为“中国用于防污漆生产的DDT替代项目”的特种涂料;享有省级授权资质的核仪器仪表检定及核辐射防护产品;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的核检测分析技术;为医疗用品、中草药、中成药、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等生产行业提供质量保障的辐射加工技术;为黑龙江省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做评价工作;放射卫生检测;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研究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核技术研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科技创新力量,把辐射应用技术融合于与多学科交叉的各个新兴学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向,正在努力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